(步、裁、采、藏、测、察、尝、朝、称、成)的详细解释
21. 步 (bù)
“步”的本义是行走,也可引申为跟随、模仿,或用作名词指脚步、地步。
义项一:行走,步行。解释: 此为最核心的义项,指在陆地上移动双脚前行。例句: 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(《荀子·劝学》)句解: 所以不一步半步地积累,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;不汇聚细小的水流,就无法形成江河湖海。义项二:跟随,仿效。解释: 指跟随他人的脚步,引申为模仿他人的行为或方法。例句: 是犹步马之迹,而求千里也,必不可得矣。句解: (守旧而不懂变通)就好像是跟随着马的足迹行走,却想达到千里之远,这必定是做不到的。(成语“亦步亦趋”亦源于此)。义项三:(名词)脚步,步伐;古代长度单位。解释: 作为名词,可以指行走时迈出的脚,或以此为基础的距离单位。例句: 孟尝君出行国,至楚,献象床。郢之登徒,好色者也,闻孟尝君之貌美,欲观之,乃请见。……立于屏风之外,望见孟尝君,三步并为一步,趋而进,再拜谒。句解: (登徒子)三步并作一步,快步上前,拜了两次请求见面。22. 裁 (cái)
“裁”的本义是裁剪衣物,引申为裁决、判断,也有削减之意。
义项一:裁剪(衣物、纸张等)。解释: 用刀或剪子切割布料等。例句: 对此嘉景,良朋裁书,以为寄忆。句解: 面对这美好的景色,(我)给好友你裁剪纸张写信,用它来寄托我的思念之情。义项二:裁决,决定,衡量取舍。解释: 指根据标准进行判断和决定。例句: 是非之心,知也。……知有所合,谓之智。智者,知之符也。……能裁之,谓之圣。句解: 能够(对万事万物)做出最终裁决的,就叫做“圣人”。义项三:削减,裁减。解释: 指减少人员、开支等。例句: 今关中卒不满万,不裁心腹之患,而乃远师江汉,吾窃为陛下危之。句解: 如今关中地区的士兵不满一万人,(您)不削减心腹大患(指宦官),却要远征江汉地区,我私下为陛下感到危险。23. 采 (cǎi)
“采”的本义是摘取,引申为采集、搜集和选用。
义项一:摘取(花、果、叶等)。解释: 此为本义,多用于植物。例句: 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句解: 长短不齐的荇菜啊,(姑娘们)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它。义项二:搜集,采集。解释: 指广泛地收集事物、信息或意见。例句: 古者采诗于官,以观民风。句解: 古代(的君王)会派遣官员去搜集民间的诗歌,以此来观察社会风气和民情。义项三:选取,采纳。解释: 从收集到的事物或意见中选择合意的加以使用。例句: 博采众议,则无错谬之虞。(《三国志·魏书·董卓传》注引《献帝起居注》)句解: 广泛地采纳众人的意见,那么就没有犯错误的担忧了。24. 藏 (cáng)
“藏”的核心语义是隐藏和储藏,与“露”相对。
义项一:隐藏,隐蔽。解释: 使人或物不被发现。例句: 狡兔死,走狗烹;高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。(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)句解: 狡猾的兔子死了,善于奔跑的猎狗就被烹食;高飞的鸟儿没了,优良的弓箭就被收藏起来;敌对的国家被攻破,出谋划策的臣子就被消灭。义项二:收藏,储藏。解释: 妥善地保存物品。例句: 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句解: 对于财物,人们厌恶它被丢弃在地上(而要去开发),但(开发出来后)不一定要收藏归自己所有;对于力气,人们厌恶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,但(使出来)不一定要是为了自己。25. 测 (cè)
“测”的本义是测量水的深度,引申为对一切难以直接了解的事物进行推测、揣度。
义项一:测量。解释: 用工具来度量(深度、高度、远近等)。例句: 夫绳墨诚陈,则不可欺以曲直;衡诚悬,则不可欺以轻重;……故圣人治,测量以法。(《韩非子·有度》)句解: 所以圣人治理国家,是用法度来作为测量的标准的。义项二:推测,揣度。解释: 对人心、天意、未来等抽象或未知事物进行推断。例句: 天之于人,薄于昨而厚于今。……故曰,天之所为,不可测也已。句解: 所以说,上天的作为,是无法推测的啊。26. 察 (chá)
“察”是仔细地看,强调观察的精细和深入,以求了解真相。
义项一:仔细观察,详审。解释: 聚精会神地、深入细致地观看和审查。例句: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句解: (我的)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细微绒毛的末梢,却看不见一整车的木柴。义项二:考察,了解。解释: 通过观察来了解、判别人的品行或事情的真相。例句: 故察其所以,观其所由,究其所安,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(《论语·为政》)句解: 所以(要)考察他做事的动机,观察他采取的手段,了解他安心于什么,(这样一来)这个人还能隐藏到哪里去呢?这个人还能隐藏到哪里去呢?27. 尝 (cháng)
“尝”的本义是品尝,在文言文中更常用作副词,表示“曾经”。
义项一:品尝,辨别滋味。解释: 用舌头感知食物的味道。例句: 越王勾践返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(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)句解: 越王勾践回到自己的国家后,便使自身劳苦,使心志忧烦,把苦胆挂在座位上,坐下或躺下时就仰头看苦胆,吃饭喝水时也品尝一下苦胆的滋味。义项二:(副词)曾经。解释: 表示某种情况或动作过去发生过。例句: 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。(《荀子·劝学》)句解: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,(但所获)却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。义项三:尝试。解释: 试着做某事。例句: 今人卒然相遇,……必尝语,然后亲。(《墨子·尚同下》)句解: 现在人们突然相遇,……必须先尝试着交谈,然后才能亲近起来。28. 朝 (cháo)
“朝”的本义是早晨,作动词时主要指臣子在早晨入见君王,引申为朝见和朝向。
义项一:朝见,朝拜。解释: 古代臣子拜见君王,或诸侯、藩属国君主拜见天子。例句: 燕、赵、韩、魏闻之,皆西面而朝于齐。(《战国策·齐策》)句解: 燕国、赵国、韩国、魏国听到这件事后,都向西(对齐国)称臣,到齐国来朝见。义项二:朝着,面向。解释: 指方向的面对。例句: 坐北朝南29. 称 (chēng)
“称”有多个核心义,包括称说、称赞、衡量和相称。
义项一:称说,称呼。解释: 叫作,把……叫做。例句: 乃诈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从民欲也。(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)句解: (陈胜、吴广)便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,以此来顺从民众的期望。义项二:称赞,赞扬。解释: 公开表示赞美。例句: (孙权)谓吕蒙曰:“……卿今者才略,非复吴下阿蒙!”蒙曰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,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”遂称旨。(《资治通鉴》)句解: 于是(鲁肃)称赞(孙权的)旨意。义项三:衡量(重量)。解释: 用工具测定物体的重量。例句: 时孙权曾致巨象,太祖欲知其斤重,访之群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……(曹)冲曰:“置象大船之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……以他物载船,则校称之,乃许可知也。”太祖大悦,即施行焉。(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哀王冲传》)句解: (用其他东西装船,)然后比较着称量这些东西,那么(大象的重量)就可以知道了。义项四:(chèn)相称,相当,适合。解释: 指人或事物与某种身份、情况、标准相符合。例句: 故名实不称,上乱其功。(《韩非子·定法》)句解: 所以名声与实际不相符合,君主就会搞乱他的功绩(评定)。30. 成 (chéng)
“成”的核心义是完成和形成,指事物从无到有,或从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。
义项一:完成,实现。解释: 指把事情做成功或达到预定目标。例句: 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言前定则不跲,事前定则不困,行前定则不疚,道前定则不穷。……此之谓成德。(《礼记·中庸》)句解: 这就叫做(君子)德行的完成。义项二:成为,变成。解释: 指事物发展变化,转变为某种状态或性质。例句: 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(《荀子·劝学》)句解: 堆积土石成为高山,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;汇聚水流成为深渊,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;积累善行成为美德,(人)就会精神通明,圣人的心境就具备了。义项三:媾和,讲和。解释: 在战争或冲突中,双方达成协议,停止对抗。例句: 楚人伐我,我师败绩。……(公)曰:“不成,何以治民?”(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)句解: (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决战),鲁庄公说:“……(如果)不与(楚国)讲和,拿什么来治理百姓呢?”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杠杆配资,线上股票配资炒股门户网址,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