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爱、安、拔、把、败、拜、包、报、悲、备)的详细解释
1. 爱 (ài)
“爱”的核心语义是“喜爱”,但其内涵远比现代汉语丰富,可以从喜爱延伸至爱惜、吝惜,甚至有隐藏的用法。
义项一:喜爱,喜好。解释: 此为最常用义项,指对人、事、物怀有深厚的喜爱之情。例句: 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 (《孟子·离娄下》)句解: 有仁德的人爱护他人,有礼节的人尊敬他人。义项二:爱惜,珍惜。解释: 指因为珍视而小心爱护,不愿其受到损伤。例句: 吾爱吾庐,吾爱吾菊。(陶渊明《与子俨等疏》)句解: 我爱惜我的屋舍,我珍惜我种的菊花。义项三:吝惜,舍不得。解释: 从“爱惜”义引申而来,指过分珍惜财物而不舍得使用或给予。例句: 齐国虽褊小,吾何爱一牛? 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句解: 齐国虽然狭小,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?义项四:隐蔽,隐藏。解释: 通“薆”(ài),此为古老的用法,较少见。例句: 《清庙》之歌,一倡而三叹,其爱言而微。 (《礼记·乐记》)句解: 《清庙》这首乐歌,一人唱,三人应和,它的言辞(所蕴含的意义)是那么含蓄而精微。
2. 安 (ān)
“安”的核心语义是“安定”,既可指物理位置的安放,也可指心境或社会状态的安宁。
义项一:安放,安置。解释: 作及物动词,指使某物有安稳的处所。例句: 置杯焉则胶,水浅而舟大也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,以臣为能安之也。(诸葛亮《出师表》)句解: 所以先帝在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,认为我能够安定国家(安置好各项事务)。义项二:安居,安定。解释: 作不及物动词,指生活、环境或心境的平静、安稳。例句: 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(《论语·学而》)句解: 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,居住不追求安逸。义项三:安抚,抚慰。解释: 作及物动词,指使人内心平静、安定下来。例句: (郑庄公)遂为母立别室,置季氏。……乃安燕、寝、馈食如初。(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)句解: (郑庄公)于是给母亲造了另外的宫室,安置了太叔段的后代。……于是(他)像当初一样安抚母亲,让她安然地饮宴、就寝、享用饭食。义项四:疑问代词,哪里,怎么。解释: 用于疑问句,询问处所或方式。例句: 沛公安在?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句解: 沛公(刘邦)在哪里?
3. 拔 (bá)
“拔”的本义是“拔出”,由此引申出攻克、选拔、超出等义。
义项一:抽出,拔出。解释: 指用力将物体从其所在之处拉出。例句: 项庄拔剑起舞,项伯亦拔剑起舞,常以身翼蔽沛公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句解: 项庄拔出剑来起舞,项伯也拔出剑来起舞,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翅膀一样遮挡保护沛公。义项二:攻取,攻克。解释: 军事用语,指通过武力占领城池或据点。例句: 拔石城,斩首二万。(《史记·秦本纪》)句解: 攻克了石城,斩杀了(敌人)两万人。义项三:选拔,提拔。解释: 指从众人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并予以任用。例句: 故官无常贵,而民无终贱;有能则举之,无能则下之,是以拔擢而兴善。(《墨子·尚贤》)句解: 所以官位没有永远高贵的,而百姓没有永远卑贱的;有才能的就推举他,没有才能的就罢免他,因此(通过)选拔人才来倡行善德。义项四:超出,高出。解释: 形容某人或某物的才能、品质等突出,超越同类。例句: 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。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句解: (他)超出了他那一类人,远远高出他那一个群体。
4. 把 (bǎ)
“把”的本义是“握持”,在文言文中基本保留此义,也可用作量词。
义项一:握,持。解释: 用手抓住或握住。例句: (关羽)把刀纵马,截住文丑。(《三国演义》)句解: (关羽)握着大刀,骑马飞奔,截住了文丑。例句: 《新唐书》载杜甫“每陈时事,把笔有涕,罢则具草”,“把笔”即握笔。义项二:指把手,名词。解释: 指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。例句: 长者加以金“句”(同“钩”),以“句”把提之。句解: 长辈给它(剑)装上金钩,用钩状的剑把来提握它。
5. 败 (bài)
“败”的核心是“毁坏”和“失败”,可以用于军事、政治、事物等多个方面。
义项一:失败,打败仗。解释: 多用于战争、竞赛或谋划中,与“胜”相对。例句: 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耻是男儿。(杜牧《题乌江亭》)句解: 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难以预料的事情,能够包容羞辱、忍受耻辱的才是真正的男子汉。义项二:毁坏,损坏。解释: 指使事物受到破坏或使其不能继续存在。例句: 风雨兴焉,木石坠焉,无不败也。(《管子·度地》)句解: 风雨兴起,树木和石头坠落,没有不被毁坏的。义项三:败坏,腐败。解释: 指道德、风气、法纪等的败坏。例句: 是以奸臣公而不私,败法乱俗者无所拥矣。(《韩非子·有度》)句解: 因此奸臣(行事)能出于公心而非私利,那些败坏法纪、扰乱风俗的人就无所依仗了。
6. 拜 (bài)
“拜”的本义是古代的一种礼节,后引申为授予官职。
义项一:行礼,跪拜。解释: 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,通常是跪下磕头。例句: 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句解: 樊哙行礼拜谢后,站起来,站着喝下了那杯酒。义项二:授予官职,任命。解释: 帝王任命臣子官职。这种任命仪式通常伴有拜礼,故以“拜”指代。例句: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,使臣奉璧,拜送书于庭。(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句解: 于是赵王便斋戒了五天,派我捧着和氏璧,在朝廷上行礼并呈上国书。例句二: 乃拜(司马)相如为中郎将。(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)句解: 于是(汉武帝)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。
7. 包 (bāo)
“包”的本义是“包裹”,引申为包容、包含。
义项一:包裹。解释: 用纸、布等把东西裹起来。例句: 见公,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。(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)句解: 质问贵国国君:包扎的祭祀用的茅草没有进贡,周天子的祭祀缺少了贡品,没有东西可以用来过滤酒渣。义项二:包含,包容。解释: 指内部含有某些内容或有容纳的气度。例句: 其地东包大海,西括流沙。(班固《西都赋》)句解: 它的疆域东边包含了大海,西边囊括了沙漠。
8. 报 (bào)
“报”的核心义是“回复”,可以是言语的回答、恩惠的报答或仇怨的报复。
义项一:回报,报答。解释: 对别人给予的恩惠或好处予以回报。例句: 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(孟郊《游子吟》)句解: 谁能说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,可以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博大的母爱呢?义项二:回答,回复。解释: 回答别人的问话或请求。例句: 其妻报曰:“子母具矣,请君与我入。”句解: 他的妻子回答说:“本金和利息都准备好了,请您和我一起进屋去取吧。”义项三:报复,报仇。解释: 对所受的伤害或侮辱进行回击。例句: 范雎报须贾。(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)句解: 范雎向须贾复仇。义项四:报告,告知。解释: 把情况或信息告诉上级或有关方面。报至咸阳,二世发兵。句解: (起义的)消息报告到咸阳,秦二世就派遣军队(前去镇压)。
9. 悲 (bēi)
“悲”主要指内心的哀伤、悲痛,也可作动词,意为“感到悲伤”或“同情”。
义项一:哀伤,伤心。解释: 此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,指内心感到悲伤。例句:悲歌可以当泣,远望可以当归。句解: 唱悲伤的歌曲可以代替哭泣,向远方眺望可以算作回家。义项二:同情,怜悯。解释: 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和悲伤。例句: 予悲夫马之良,而有不明之实也。句解: 我同情那些良马,它们有不被赏识的遭遇啊。
10. 备 (bèi)
“备”的核心义是“准备好”,引申为完备、齐全,也指防备。
义项一:准备,预备。解释: 事先安排或筹划好。例句: 是故君子备物,致用,制数,待时。句解: 所以君子要预备好各种事物,以达到功用,制定好法度,等待合适的时机。义项二:防备,戒备。解释: 为应付攻击或避免危险而做好准备。义项三:完备,齐全。解释: 作形容词或动词,指各种条件或事物都已具备,没有缺少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炒股杠杆配资,线上股票配资炒股门户网址,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